置顶数据分析师的“兵法课”:从尉缭子看跨领域整合的三大方法


前言 很多人学数据分析时,总想着掌握更多的工具和算法,却容易忽略一个核心——如何把不同领域的思想融合起来,让分析真正服务业务。 我最近在读《尉缭子》,发现其中的兵家思想,其实和数据分析的思维模型有不少共通之处。 如果说尉缭子是用兵打仗,那数据分析师就是用数据打仗。要想赢,不仅靠武器(工具和技术),还
文章封面

古文小辑:概念与名词


古文小辑:概念与名词 一、通俗解释 “白马非马”这句话不是说“白马不是马”这个事实不成立,而是说“白马”这个概念和“马”这个概念不相同。 “马”是按形体种类来命名的,强调“是什么”。 “白”是按颜色属性来命名的,强调“是什么样”。 所以: “马”指的是一类动物,不管黄的、黑的、白的,都叫“马”。 “
文章封面

《尉缭子》四条交易法则


《尉缭子》四条交易法则 1. 静待结构成型(不要乱动) 目标:判断市场是否进入“有方向”的阶段。 可用指标: ADX(平均趋向指数):>25 表示趋势开始形成,可考虑介入;<20 表示震荡期,宜观望。 布林带收缩/扩张:带宽极窄→趋势未启动;开始扩张→结构形成中。 成交量突破均值:量能放大往往预示新
文章封面

为什么说人类思考是拆解+循环,但又不仅仅是?


为什么说人类思考是"拆解+循环",但又不仅仅是? 作为一个经常思考"如何思考"的人,我常常会观察自己和身边人的思维模式。有趣的是,我们的大脑似乎总是在用相似的方式处理问题,但又总能给出让人惊喜的创造性答案。这究竟是为什么?今天就来聊聊人类思考的底层逻辑。
文章封面

古文小辑:盛名与虚名之戒


盛名之下,为何古人如此警惕虚名?六句古文揭示名实相背的危机 在当今这个人人渴望被看见的时代,"成名"似乎成了许多人的终极追求。但我们是否曾想过,过度的名声可能恰恰是危险的开始?古人早在千百年前就对此有着深刻的警醒,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关于"名实之辨"的智慧。 1. 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 出处:《后汉书·黄
文章封面

自我价值感的建立


自我价值感的建立 1. 认识到问题的根源 外部评价依赖:小时候很多人是靠父母、老师的表扬来确认自己是否做对了事,久而久之大脑形成了依赖。 自我标准缺失: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,就只能依赖别人的评价来做参照。
文章封面

有些坑,终究要自己踩


有些坑,终究要自己踩 人生中,总会遇到各种“坑”。别人能告诉你一些经验,但绝不可能帮你避开所有错误。原因很简单:经验有它的局限性,环境、资源、性格都不一样。很多东西说得再清楚,也抵不上自己亲手去试一次。 别人的经验,能借但不能搬 别人的总结往往属于“显性知识”,可以清楚地写出来或讲出来,比如操作步骤
文章封面

时间投入决策框架


时间投入决策框架 Step 1:必要性判断 必须做(例如健康、家庭责任、核心业务) → 进入 Step 2 可有可无 → 尽量不做或交给别人 Step 2:能力匹配 我擅长 → 自己做,重点投入 我不擅长 → 进入 Step 3 Step 3:是否值得学习 长期必要 & 对未来成长有帮助 → 学会(
文章封面

自我控制的认知偏差


自我控制的认知偏差 1. 认知层面的错觉 乐观偏差:人们往往高估自己未来的表现,低估困难和诱惑的力量。比如,很多人明知道减肥难,但在订计划时会觉得自己能坚持每天跑步。 意志力错觉:在冷静状态下,人们觉得自己能抵挡诱惑,但一旦真正面对(饥饿、疲劳、压力),控制力会迅速下降。这叫“冷–热认知差距”。 2